English

《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攻坚成功之路》评介

1998-08-25 来源:光明日报 刘文璞 我有话说

近几年来,随着小额信贷在扶贫工作中的试验和推广,有关研究和总结这方面实践经验的著作也跟着增加起来。由云南省小额信贷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云南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主编的《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攻坚成功之路》是这些众多著作中较有代表性的一本。

本书收集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资料,介绍了全国特别是云南的一些有创新性的小额信贷项目的目标、原则、贷款对象的识别等。对他们各自的操作方法、实施效果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也都做了详尽的叙述。我想这些经验对已开展或准备开展小额信贷的地区和组织都是很有帮助的。

小额信贷也是一种金融活动,但它是一种负有特殊职能的金融活动形式之一,它的目标是把其活动范围扩大到社会中的贫困群体,向他们提供金融服务;而过去,很少有金融机构愿意这样做。从传统金融制度向小额信贷制度转变需要克服一些障碍。本书对此做了清晰的分析。

首要的是纠正人们根深蒂固对低收入者歧视性的看法,如认为他们“懒惰”,缺乏改变自己状况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等。本书作者正确地指出:“与其他人一样,贫困人也是勤劳的、精明的劳动者”,而不是像有的人所说的“愚昧”和“懒惰”。因此,应当相信贫困农户的能力,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力。基于这种认识,形成了小额信贷一些基本原则。如强调参与性、组织性和自主性。他们不只是被动地被别人帮助,他们应当成为扶贫工作的主人,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摆脱贫困,外力的帮助只能起次要作用,或者说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些机会,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

书中系统介绍了目前在中国较普遍实行的小额信贷基本制度的主要特征。如贷款不要担保和财产抵押,而实行借款小组成员相互担保;贷款额度小,贷款期限短;整借零还;借款人组织起来,连续贷款;以及规定性储蓄和小组基金等。

既然小额信贷是专门为扶持贫困农户设计的,那么准确识别谁是贫困农户就显得十分重要。许多小额信贷失败常常是由于目标偏离造成的,贷款不是给了真正的贫困农户,而是给了富人或相对富裕的人,甚至被某些有权势的人所截留。本书对此问题给了很多关注,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识别贫困家庭的各种方法,包括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财产测查法,马来西亚的住房和财产指数法;特别对国内某些项目所采用的参与式评估法做了更详尽的说明和分析。

小额信贷有十分宽泛的内涵,在不同国家由于文化传统和现行社会制度的差异,使小额信贷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我们对小额信贷国际经验了解得还很少(只有少数几种例外)。凡是成功的经验都是从本国国情出发,经过探索和反复试验形成的。小额信贷要在中国的土壤上扎下根,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目前在中国小额信贷正处在局部的试验阶段,积累的经验尚不丰富,理论研究更是落后。在推行小额信贷的实践中遇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仍然要在实践中去解决、去提高。本书作者都是一些长期从事贫困问题研究和有从事小额信贷实践经验的人,希望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小额信贷在中国的进一步推广和成功做出新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